|
||||
|
||||
![]() |
||||
2000年研究院被国家人事部批准设立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,2002年认证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,2006年被国家科技部认证为国家级研发中心,2007年认证为国家级企业专利工作交流站,2011年被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授予天津市组分中药企业重点实验室,2013年授予国家级创新药物国际联合研发中心,2015年国家科技部批准 “创新中药关键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”,2015年国家发改委批准“中药先进制造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”,2016年获国家工信部“智能制造试点示范”称号。 | ||||
先后承担或参与国家863计划、973计划、重大新药创制专项等科研课题117项;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4项、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9项、国家级重点新产品3项;申请专利1815件(PCT97件),其中发明专利1526件(PCT97件),已授权专利1228件(PCT386件);共发表专著22部,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536篇,SCI期刊论文242篇。 |
||||
![]() |
||||
在“没有围墙的研究院”的发展理念下,通过对科研资源的优化、整合和合理布局,研究院正在逐步打造药物合成、制剂、分析、药理筛选、临床、国内外注册等研究平台及项目管理平台。通过研究平台和管理平台的建设,适时地为创新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出有价值的创新产品。 | ||||
研究院坚持“不求所在、但求所用”人才管理机制,实行科研、管理双通道任职资格模式,明确了科研人员的专业职级晋升通道,逐步形成了自有技术骨干、核心专家团队、联合培养学生的“三位一体”人才模式。 |
||||
科研管理不断创新管理模式,在集团“总、战、建”大科研组织体系思想指导下,建立以疾病领域为轴、项目为核心,专业管理与项目管理虚实相结合的大科研体系,实现了研产销投IPD整合式研发模式。研发体系着眼于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,以创新药物开发和上市产品大品种培育为核心,构建多元化的研发资源配置模式,加速创新成果转化,形成“中心突出,两翼内涵丰富,优势互补,延伸有序,多元协同发展”的新格局。 |
地 址:天津市南开区华苑梓苑路5号 邮政编码:300410
集团总机:0086-22-26636688(中文) 0086-22-26636290(英文)
健康咨询电话:
国内 800-818-9816(免费),400-618-9816(免长途费,手机用户可以拨打)
津ICP B2-20080123号 津公网安备 12011302120117
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许可证(非经营性)证书编号:(津)-非经营性-2021-0019
官方微信二维码